「沙牛清单·笔记术实训营」第1期
【★】每日课程及作业(每天更新)
【★】分享及下载
软件下载
沙牛老师分享
补充学习
【0】课前准备
【0-1】关于「笔记术实训营」
【0-2】笔记术实训营课程表
【0-3】预习工具使用教程
【0-4】一个说明
【0-5】学习手册使用指南
【0-6】作业提交指南和注意事项
【0-7】开营仪式
【1】回顾清单
01【笔记入门】当我们在记笔记时,到底在记什么?
02【笔记入门】你以为这就是记笔记?别搞笑了!
03【笔记工具】工具盘点:你正在使用的笔记工具
04【笔记工具】选择笔记工具的黄金法则
05【笔记工具】最值得推荐的笔记工具
06【笔记方法】怎样才是最高效的笔记方法?
07【笔记方法】学习笔记:记学习笔记时,我们应该记什么?
08【笔记方法】学习笔记:如何高效记录读书笔记?
09【笔记方法】学习笔记:如何高效记录课堂笔记?
10【笔记方法】学习笔记:由点到面的学习笔记
11【笔记工具】清单笔记法工具推荐(上)
12【笔记工具】清单笔记法工具推荐(下)
13【笔记思维】如何通过笔记高效学习?
14【笔记方法】思考笔记:一页笔记,全面分解复杂问题
15【笔记方法】思考笔记:一分钟,解决一个问题
16【笔记思维】让思考笔记,成为习惯的一部分
17【笔记工具】快速记录的工具组合
18【笔记思维】如何高效管理大量笔记
19【笔记方法】信息笔记的知识管理
20【笔记方法】知识笔记的知识管理
21【笔记方法】深度知识笔记的知识管理
22【笔记方法】跟踪笔记:追踪有价值的线索
23【选修-笔记方法】子弹笔记:最简单易行的手写笔记体系
24【笔记方法】卡片笔记法:建立知识的网络
25【笔记工具】运用Obsidian,实践卡片笔记法
26【笔记思维】笔记的基础,是结构!
27【笔记思维】笔记的重点,是逻辑!
28【笔记思维】一堂课,掌握上百种笔记方法!
29【笔记方法】快速成长,从复盘笔记开始
30【笔记思维】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
31【笔记思维】实训营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实践?
20230616 笔记术实训营 第一期 结营
【2】优秀作业
Day1优秀作业
Day2优秀作业
Day3优秀作业
Day4优秀作业
Day6优秀作业
Day7优秀作业
Day8优秀作业
Day9优秀作业
Day10优秀作业
Day12优秀作业
Day13优秀作业
Day14优秀作业
Day15优秀作业
Day16优秀作业
Day17优秀作业
Day18优秀作业
Day19优秀作业
Day20优秀作业
Day21优秀作业
Day22优秀作业
Day24优秀作业
Day26优秀作业
Day27优秀作业
Day28优秀作业
复盘作业(全部作业)
【3】答疑和讨论
1.关于逻辑主线和三维结构的问题(迎风飘扬)
2.关于清单笔记的问题(马豪)
3.关于纸质笔记管理的问题(路上的风)
4.关于知识的几个问题(hjma)
5.关于卡片笔记的几个问题(马豪)
6.关于复盘的问题(马豪)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Day4优秀作业
Day4.-NO.2-呵呵哒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1.发现自己两大重要问题 收集信息没有转化成知识 知识没有转化成深度知识 其中第二个问题比较严重 2.如何实施 需要重新整理 + 定义自己现有的笔记内容,利用双链功能形成框架 收集他人输出场景做得不错,不会堆积很多内容。但是对于思考和想法有所欠缺,内心没有完整流程。 转化知识使用工具限于数字笔记(包含数字手写笔记),可以大胆尝试手写笔记 深度知识还是欠缺厉害,不过今年通过主题学习有一定输出。但是输出有点偏碎化(通过了复盘和打卡)需要整合成框架 --- Day4-No.6-马豪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场景:思考、学习、速记、收集、输出 从笔记工具的分层来说: 1.笔记和知识的分层,有利于针对不同的场景和流程辅助自己提高效率,分类好了之后也有利于管理。 2.结合自己分层的逻辑有两个点感觉需要特别注意,①分层需要搭配比较成型或者已经有思路的知识管理体系以及具体的工作、学习流程,②虽然沙牛老师说不同的场景下需要不同的工具,尽量不要all in one,但如果是一次性的学习、记录之类的,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工具数量多,以任务目标为导向,比如可以只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层,针对性选择工具,减少整理和分类的时间,提高效率。 延申一点的思考从具体内容的分层来说: 1.需要结构的场景特别需要分层,不管上下左右分层可以快速理清主从、递进、并列等逻辑。 2.分层管理有助于回顾和审视时的对于笔记和知识当时记录的场景进行快速回想,尤其是针对于清单性质的内容,更需要结构化的层级来进行回想,层级在最初记录的时候除了结构本身也会有其他很多内容包含在里面。 3.在展示别人看的时候,层级内容也方便别人快速理清楚逻辑和重点。 4.分层管理,但感觉如果是大量需要记录的情况下,小型介质可能不太方便,需要大一点的介质。 如何实施: 1.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在元技能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及高效学习系统之下继续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科研流、学习流,毕竟是为了效率,是边实践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实践中优化。 2.针对这次笔记术,具体内容分层,也要提高自己书写能力,虽然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但是书写能力确实会影响实际的笔记和知识的记录。二者对自己来说相辅相成。 3.要学着重新利用ipad和纸质笔记 4.继续重视思维和方法的学习,而不是局限工具和介质。 --- Day4-No.7-Ellen  ---  --- Day4-No.14-秋冬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分层管理表面上显得复杂,但是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因为它提供了一套可以参考的流程,依靠这个流程,可以避免平均发力,节省时间到哪些真正需要自身精力投入的知识中,并且逐步发现自己关注的领域,加深自己对于某类知识的理解。 ——参考老师的流程,初步建立自身的知识管理体系:利用joplin收集信息,或者将手机端的链接转发至滴答清单,周末统一收集到joplin中;根据信息初步整理出的知识放入FlowUs;纸质笔记深度思考的结果以及自身能够输出的深度知识利用Obsidian管理 --- Day4-No.16-波普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之前没有固定的管理工具以及固定的规范,导致笔记无法实现在线性,寻找起来十分的麻烦。 昨天在录入纸质便签的时候还在思考放哪里,今天听课后,茅塞顿开,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不仅便于查找,而且便于后续的再现性,达到了做笔记的目的。 收集工具 cubox-收集文章 flomo-收集灵感,速记 系统兼容,颜值高,好上手,并且可以notion,apple watch一起使用 学习工具 1.场景固定听课,思考,速记均用A4 2.场景不固定,随身便携 iPad,电子notability记录 3.notion(数据库➕知识存储) 输出码字工具 logseq和ob和Simplenote ,正在研究确认中 --- Day4-No.20-紫轩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关于知识的分层管理,在元技能训练营中学过建立信息库和知识库。从这个角度看的话,笔记大多属于知识或碎片知识+深度知识的范畴。 在元技能实训营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就是流程。 如果将笔记以一个固定的流程进行收集,分类。而深度知识就是整合和迭代。 例如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各种圣贤经典,如《论语》,也就是孔子和其弟子的语录,被记录收集并整理汇总了起来。 所以不管什么样的笔记,想要让他产生价值,首先就要让他能够汇总整理。汇总整理的前提就需要我们的笔记有规则有流程。 元技能实训营后,正在逐步进行电子化笔记的运行。 收集信息:cubox,百度网盘,微信收藏 管理知识: 大纲笔记~幕布, 课程笔记、学习笔记~notion,方格本 卡片笔记、灵感笔记~flomo, 深度知识:Ob,方格本 方格本的使用:为了所有笔记AIO,购买方格本草稿本(性价比高)在板夹中书写,运用不同的塑料文件袋进行整理分类。 下一步考虑预想,扫描为PDF储存在百度网盘中,以方便查找。 很多新接触的电子工具还在学习中!B站是宝藏呀! --- Day4-No.24-豆小包  --- Day4-No.28-Mi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在学习前我可以说没有任何笔记和知识管理的概念,不管是听课还是工作开会记过的笔记单纯的记完了就好像完成任务一样,不要说整理、总结和回顾了,可能当时记得什么都不清楚,在听过几堂课浅薄的了解了一些笔记和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后有了如下的思考 1. 如何看待 - 必要性:对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其实就是对自己从内而外的一个梳理,让自己形成一种有序的思维,改变的不仅仅是笔记和知识更使对自己的生活和思维的一种改变; - 重要性:不同场景采用不同的工具,就如同给每样东西都归置了自己的特定的位置,可以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在正确的地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也促使自己大脑里的运转更加结构化和标准化 2. 如何实施 想来惭愧,之前的笔记几乎都是草稿纸+office且存储的还杂乱无章,有时候因为没有合适工具经常无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错过了很多自我思考和复盘的成长机会。 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的笔记和知识工具场景实施如下: 思考:方格本、prodrafts 学习:goodnotes、obsidian 速记:cubox、滴答清单 收集:有道云笔记 输出:notion、obsidian --- day4-no29-song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 听了这节课很有收获,对照课程中所讲的场景,我之前就只用了joplin搜集信息,然后学习和输出(可能没有啥输出,也不算深度学习)甚至思考工作都在obsidian中进行,知识没有很好的分层,双链功能也用的比较少。之前都在ob中,作为一个码字工具写备忘,思考的问题,以及一些学习经验啥的。all in ob - 之前也上过公开课和元技能,都没很好的消化吸收。通过这次课程,准备把吃灰的notion也利用起来,正好notion也支持ai功能了。计划把学习与输出分开,让ob与notion各司其职,希望能提高学习的效率。ob也可以更精简点。 - --- —Day4-No.31-恭喜发财,招财进宝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按信息-知识-深度知识的分层管理特别棒。 实施计划: 梳理自己的笔记使用一个适合的笔记工具 思考:纸质笔记—用4A方格活页本,A6方格活页本。—信息 学习:Notbility—用来记课堂直播课学习笔—知识 速记:写字弹笔记管理时间 ,清单。—信息 收集:百度网盘、微信。—信息 输出:幕布。—深度知识 --- Day 4-No. 33-囧囧有神 我认为沙牛老师的笔记分层管理的理念很有道理,通过分层将信息、知识、深度知识分开的方式,更有条理的管理知识。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知识管理混乱的问题。 工具和场景的对应: 思考:A4方格纸,goodnotes (那个方便用哪个) 学习:Notion(记录经验),Typora(图片多,代码多),A4方格纸(上课,读书笔记) 速记:A4方格纸白纸,滴答清单(主要代办事项) 收集:Cubox(零碎的片段,微信上的文章),Joplin(完整的网页,纸质笔记的收集) 输出:obsidian --- Day4-No.36-amos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看待:笔记和知识管理,都需要分层管理,沙牛老师讲的笔记和元技能的课程,有共通之处。笔记和知识,最终都是为了把它们用起来,而不是存起来。 信息、知识、深度知识,这样的分层法,可以区分出这么多的东东,哪一类是更加重要的。对更加重要的部分,用思考、回顾和输出来强化。 实施:继续使用A4方格本,进行思考和学习。也继续听课,看具体场景和笔记的关联,看怎么样记笔记,如何提炼关键重点信息。 --- Day4-No.37-LUCAS 关于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你如何看待?准备如何实施呢? 对于知识管理,我有两个观点: 1.笔记第一要求是能保存和找到。所以笔记为了能够便于保存、查找,必须全数字化。 2.对于知识管理一定要尽量少的管理。如果管理成本过高就会难以持久。 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人,就如大公司的制度决不能直接套用到初创公司。 可能对于一些知识管理要求没那么高的同学,可能有个word就够了。毕竟合适自己的就好。但在吃透了老师的理论后再做自己的选择。尽量简易化流程、实用化选择管理动作、流程,满足自己需求即可。 笔记和知识的分层管理: 我理解应该更加是出于效率为目标。用不同的工具,会有更高的效率。如果一个工具都同时能兼顾各种需求功能的效率,我觉得把信息、知识、深度知识放到一起那是最佳的了。做好分区记录就行了,就可以做不同处理。
栗子-助教
2023年5月10日 08:28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