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牛清单·笔记术实训营」第1期
【★】每日课程及作业(每天更新)
【★】分享及下载
软件下载
沙牛老师分享
补充学习
【0】课前准备
【0-1】关于「笔记术实训营」
【0-2】笔记术实训营课程表
【0-3】预习工具使用教程
【0-4】一个说明
【0-5】学习手册使用指南
【0-6】作业提交指南和注意事项
【0-7】开营仪式
【1】回顾清单
01【笔记入门】当我们在记笔记时,到底在记什么?
02【笔记入门】你以为这就是记笔记?别搞笑了!
03【笔记工具】工具盘点:你正在使用的笔记工具
04【笔记工具】选择笔记工具的黄金法则
05【笔记工具】最值得推荐的笔记工具
06【笔记方法】怎样才是最高效的笔记方法?
07【笔记方法】学习笔记:记学习笔记时,我们应该记什么?
08【笔记方法】学习笔记:如何高效记录读书笔记?
09【笔记方法】学习笔记:如何高效记录课堂笔记?
10【笔记方法】学习笔记:由点到面的学习笔记
11【笔记工具】清单笔记法工具推荐(上)
12【笔记工具】清单笔记法工具推荐(下)
13【笔记思维】如何通过笔记高效学习?
14【笔记方法】思考笔记:一页笔记,全面分解复杂问题
15【笔记方法】思考笔记:一分钟,解决一个问题
16【笔记思维】让思考笔记,成为习惯的一部分
17【笔记工具】快速记录的工具组合
18【笔记思维】如何高效管理大量笔记
19【笔记方法】信息笔记的知识管理
20【笔记方法】知识笔记的知识管理
21【笔记方法】深度知识笔记的知识管理
22【笔记方法】跟踪笔记:追踪有价值的线索
23【选修-笔记方法】子弹笔记:最简单易行的手写笔记体系
24【笔记方法】卡片笔记法:建立知识的网络
25【笔记工具】运用Obsidian,实践卡片笔记法
26【笔记思维】笔记的基础,是结构!
27【笔记思维】笔记的重点,是逻辑!
28【笔记思维】一堂课,掌握上百种笔记方法!
29【笔记方法】快速成长,从复盘笔记开始
30【笔记思维】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
31【笔记思维】实训营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实践?
20230616 笔记术实训营 第一期 结营
【2】优秀作业
Day1优秀作业
Day2优秀作业
Day3优秀作业
Day4优秀作业
Day6优秀作业
Day7优秀作业
Day8优秀作业
Day9优秀作业
Day10优秀作业
Day12优秀作业
Day13优秀作业
Day14优秀作业
Day15优秀作业
Day16优秀作业
Day17优秀作业
Day18优秀作业
Day19优秀作业
Day20优秀作业
Day21优秀作业
Day22优秀作业
Day24优秀作业
Day26优秀作业
Day27优秀作业
Day28优秀作业
复盘作业(全部作业)
【3】答疑和讨论
1.关于逻辑主线和三维结构的问题(迎风飘扬)
2.关于清单笔记的问题(马豪)
3.关于纸质笔记管理的问题(路上的风)
4.关于知识的几个问题(hjma)
5.关于卡片笔记的几个问题(马豪)
6.关于复盘的问题(马豪)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Day2优秀作业
Day2-No.1-光光 【1】课程任务 纸质笔记的误区- 一,.错误的笔记本(尺寸太小) 1. 思考学习—a4 2. 临时记录-a6小型笔记本(便捷) 推荐笔记本—方格笔记本 二,笔记没有主题-(应该一页只写一个主题或问题) 数字笔记的误区 1.工具太多或太少 2.盲目收集可能有用的 3.经常更换笔记工具 总体误区- 没有笔记的思维和逻辑。 选择单一或错误的介质方式 追求美观大于追求实用 【随堂作业】 1.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ji,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记笔记从来没有主题意识,也许知道规划是记哪个部分, 导致回顾笔记时内容杂乱。全部笔记加起来繁多。导致对复盘笔记 有抵触心理(因为太乱 还得找) ——工具太多 电子笔记工具数量多,工具本身功能也庞大。导致自己无法合理规划安排 各个电子笔记适合记哪一种笔记,“我当下收集的笔记应该放在哪个哪个工具中” 没有合适的定位,这种情况的尴尬。导致笔记无从安放。 并且很难做到数据互通。 ——没有笔记的思维和逻辑,记笔记时没有对笔记内容的深度规划 本身内容的思考。 ——最后关于最后的追求美观。 光光自己心中的定义‘美观不花里胡哨’ 是简洁直接明了能在笔记中清楚了解内容找到所需知识点。 而这种美观是可以辅助后期复盘笔记的效率。(并且看着自己做完的 笔记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内心也会很舒服) --- Day2-No.9-喵喵太君  --- Day2-No.12-yyz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 坑 - 对于纸质笔记的好处之前也听过沙牛老师讲过,也看过方格笔记本的书籍,但是A4方格纸做笔记我一直没有很透彻的用过 - 原因2 - 划分的区域有的时候太大,感觉填不满,每个区域的功能也很难全部利用,有的时候只是记录的时候已经是精简概括了,思考内容和总结显得没有必要,就感觉不如用横线笔记本一边总结一边就记了 - 可能是因为没有复盘的习惯,思考总结部分就很少用 - 有的时候又觉得区域太小,一个主题一张纸写不完,用两张缺乏连接,就感觉还不如直接横线笔记本写了 - 电子笔记的问题主要是只记录,不思考,不总结,导致很容易遗忘 - 一直想打通ob+flowus+flomo+logseq,各有各的特点,也都很喜欢,有的时候就是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写,寻找的时候还要凭记忆 --- Day2-No.13-null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1)没有笔记的思维和逻辑。这个得看具体场合 有些笔记场景我会先想好脉络 然后再写具体的内容 比如深度知识的笔记 我会在写之前用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写好标题 然后再在这些标题下面写具体的内容(不知道这算不算具有笔记的逻辑 哈哈) 有些笔记场景则是想到哪就写到哪 比如课程笔记 看完一部分的课程就把听课中的内容写上去 有时候会分重点 有时候会不管轻重全都记上去 (2)选择单一或错误的介质和方式。这个自从毕业出来工作后尤为明显 在学校还会记纸质笔记 而工作后几乎全都用了数字笔记 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字丑 记了之后也没心情看(就是因为丑 哈哈) 另一方面就是觉得码字明显比写字快得多 同样想好了内容后 一分钟码的字和一分钟写的字明显码的字是会多很多的 这就节省了很多记笔记的时间 第三个方面 就是我的工作跟代码有关 数字笔记在记代码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3)追求美观大于实用。有时是会在记笔记前想着装饰自己的notion和下载obsidian插件来美化 这显得主次颠倒了 很不好 --- Day2-No.14-amos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1.纸质笔记,想全都记下来,怕漏掉知识点,记得大而全,所以逻辑思维不清,抓不到讲课老师的重点。 2.数字笔记,多数是读书方面的思考,喜欢用一个工具,不喜欢用太多切换。但如何将不同的读书思考笔记串联起来,如何在需要的时候找出来,还是不清晰。 3.还是底层的逻辑,没有构成正确的思维。我想,这应该是最大的坑。 期待后续课程! ps:我还是比较喜欢记纸质笔记,从沙牛老师这里,了解到A4方格笔记法,思路比以前感到略清晰了一些。 --- Day2-NO.15-与世无争 随堂作业 1.作业内容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几乎都踩过 1. 对笔记本的选择随意,一般使用横线的,没有在意过笔记本的选择,感觉可以使用就行 2. 没有进行物理分区,之前记笔记都是翻开本子直接写,没有想还需要分区,几乎所有的都写着一起,要么东一块西一块的很乱 3. 笔记没有主题,每次翻开笔记在回头看的时候都不知道写的什么,也没有思维和逻辑性,查找回顾满烦 4. 盲目收集可能有用的信息,之前看到不错的文章就会收藏起来,所有的内容都收集到一起,导致忽略了很多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5. 记笔记缺少思维和逻辑,之前没注意到这块,只知道记下来方便自己用就可以了 6. 追求完美美观,大于实用,之前下载下来数字笔记软件都要先看一下主题,找一个好看的在写笔记,导致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过这个随着沙牛老师的元技能实训营已经改过来了 7. 经常更换笔记工具,工具太多或太少,这两个情况之前也有,不过现在也随着沙牛老师的实训营改正了 --- Day2-No.17-雨鑫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1.选择了错误的笔记介质,从17年开始购入ipad pro,当时在研究生期间,发现使用Notability特别便携,于是逐渐转为数字笔记+手写笔记。 2.手写笔记没有分区,记笔记的时候没有主线,其实最开始学习的时候,一直都是以书的目的搭建思维导图,然后再听课或看书补充。后面大学后犯懒,就直接记,更像一个书记员,然后记完就没了。 3.工具太少,好几年前一直用印象笔记,确实收集,使用挺方便的,后面印象笔记越来越拉胯,windows上动不动就闪退,工作需求windows,慢慢就不想再打开了,notion因为网的问题,最初才出来的时候体验过,后面觉得没意思,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美化,跟写网页界面没啥区别,也就没用了。 目前来说,开始使用ob和notion,觉得joplin对自己没用,90%以上的信息输入都是论文或者书本,所以开始ob和notion,但是觉得ob更适合自己,我不太需要那么多输出,目前正在犹豫中,比如现在是将视频、书本、论文等知识脱水放入notion,然后希望能将脱水后的零散知识点再丰满进入ob。 4.松鼠病太重,前几年收集箱里躺一大丢资料,今年一次性清空收集箱,然后开始把印象笔记觉得有用的资料慢慢学习再转化到ob中。 --- Day2-No.33-紫轩 1.作业内容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纸质笔记:误区基本都踩,有过调整。 现在比较主要的问题是,分主题的话本子太多,都写不完,过后就找不到了。不分内容都写在一个本子上过后找起来太麻烦,就没再看过! 数字笔记:全部的坑都中,对数字笔记使用不多,用起来没有规则,当下很有心记下来也没有然后了。 仓鼠症也是电子笔记的巨大困难。所以觉得有用的都想收集,过后就沉底了。 感想:元技能过后试着对数字笔记进行使用,还在对使用规则和方法进行摸索和迭代。 方格本用了有段时间。 现有问题:家中陈旧的未写完的笔记本太多,还有很多新的中小型笔记本或非方格本无法处理。扔掉会有负担,继续使用的话又会影响写笔记的目的 --- Day2-No.34-马豪 1.作业内容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基本上所有纸质笔记的坑都不同程度的踩了。比如类型选错了用起来要么学不开要么太浪费。 没有物理分区:偶尔使用模板回会有物理分区,但像之前ob和notion公开课里面提到的有模板不知道思维和方法其实依旧不会用,所以知道物理分区或者模板好但不知道怎么好、进而不知道怎么用。 没有主题:目前元技能的知识管理系统能运用到了大的文件上和知识体系上了。但对于细致的内容依旧没有通过主题去区分,查找或者回顾审视以及对知识脱水的过程就容易产生遗漏。 除此之外还有自己不会做笔记、字迹太差导致久而久之就会遗忘内容也懒得记笔记或者回顾,这次结合笔记术也给自己年度计划制定了练字的内容,相辅相成提升。 电子笔记目前利用高效学习知识管理系统能有效提升自己了,工具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几个分场景使用,但是在高效学习过程中很多模板还是没有优化成具体的流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仓鼠症目前还没有好思路只能暂时通过复盘和审视来剔除一部分没必要的“素材笔记”。现在已经学会元技能了不存在经常替换工具的坑了。 --- Day2-No.35-gxg 1.作业内容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纸质笔记: 笔记本尺寸选择停留在中型上,内页是横线的本子,没想过使用A4方格本,后面要好好学学怎么使用了。拿到本子也是这里记一块那里记一块,不会进行物理分区。一页中包含主题太多,查找起来确实非常困难。 数字笔记: 使用工具太少,目前就用印象笔记,对不同知识不会分层,区分不出不同价值的内容。盲目收集可能有用的知识,就是保存就完事,太多就基本不会去看,确实都成了垃圾了。工具倒是没有换来换去,基本就是用印象笔记。 希望训练营帮助我如何能记录笔记更有逻辑思维,我要重视起来纸质笔记,认识到笔记不要盲目追求美观,对自己有用的笔记就行,实用第一。 --- Day2-No.42-R君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1. 几乎抛弃纸质笔记本。目前纸质笔记本仅有两个用途,一是电脑前放一个本子随手记录和同事沟通的问题,接到的任务,电话记录等使用,基本上是草稿本。二是会议记录,回来后誊抄工作任务、领导讲话之后记录就没有用了。所以谈不上有系统使用纸质笔记本。 2. 不论用的纸本还是电子笔记,几乎没有逻辑可言。每天的工作笔记也好,阅读笔记也好,都是想到哪儿记到哪儿。用来回顾工作的时候,这些笔记确实谈不上好用。 3. 笔记内容归类不规范,回头找内容很困难。就算电子笔记本有关键词查找的功能,复用笔记的时候都会变得很烦躁,甚至还存在关键词记错的情况。 4. 最早开始电子化笔记用的是Evernote,国产化后的印象笔记把我恶心坏了,笔记全部迁移。用了几年熊掌记,去年用了一阵obsidian,最近想要折腾notion,但一直不得要领。 --- Day2-NO.45-呵呵哒 1.作业内容 今天课程中提到的坑,你踩过几个?有何感想? 回想抛弃手写纸质笔记原因 1.抄写很劳累→学完沙牛清单阅读法篇就可以了 2.改变框架麻烦,需要涂涂画画,甚至重写一张 ️工具:当年下单想到自己思维奔逸买了大尺寸。我觉得在思考的过程,其实手写的笔记会更快去记录。但是之前一直考虑到再现性的问题,而且认为这些笔记不会再去翻看,所以就放弃了手写纸质笔记 ️分区:对于学习类有康奈尔来帮助自己筛选不掌握知识 ❎主题:这个坑底之王就是我,我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塞进一个本子(语数英大杂烩) 电子笔记 ✅工具合理 弱输出的我,所以固定3个电子笔记软件 ️工具频繁更换 我觉得现在Logseq很符合我胃口,除了没有处理存储和同步问题 ❎过于关注美化 我坦白是我,现在用Logseq不会,但是手写电子笔记还是会看自己好不好看 【感想】 其实最近我有个想法就是贴一个大纸片,像黑板一样的,先把自己初步构思先上面,然后再转移到纸质笔记中 --- 
栗子-助教
2023年5月8日 08:32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