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牛清单·主题共读」第2期——行动
【0】课前准备
【0-1】关于「行动」 主题共读
【0-2】《行动》主题共读课程表
【0-3】一个说明
【0-4】作业提交指南和注意事项
【0-5】开营仪式
【1】每日任务(每天更新)
【2】优秀作业
Day1优秀作业
Day2优秀作业
Day3优秀作业
Day4优秀作业
《反惰性》书评(全部作业)
Day7优秀作业
Day8优秀作业
Day9优秀作业
Day10优秀作业
Day11优秀作业
Day12优秀作业
《内在动机》书评(全部作业)
Day15优秀作业
Day17优秀作业
Day18优秀作业
Day19优秀作业
Day20优秀作业
Day21优秀作业
《如何达成目标》书评(全部作业)
Day24优秀作业
Day25优秀作业
Day26优秀作业
Day27优秀作业
Day28优秀作业
Day29优秀作业
《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书评(全部书评)
Day32优秀作业
复盘作业(全部作业)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Day8优秀作业
Day8-No.1-呵呵哒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从个体层面看 自主是一个人成熟表现 处于控制的人会有顺从和(或)反抗表现 从社会层面看 控制型社会会让人在意外在评价,产生阿德勒所说“纵向关系” 自主型社会会看重自由选择,尊重个人 两者对比分析 自主带来真实性 控制带来疏离性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①画画本身不是图画,而是过程 过于看重结果,失去享受过程中的乐趣 ②理解《被讨厌的勇气》中需要培训自立的能力,不会像被控制人在意外在评价,不容易形成他人是敌人意识。 通过正确自我认知,有能力建立正确人际关系,明白自己和他人存在需要合作。达到他人贡献 ③奖励内在是想控制他人 越是注意奖励,越是被奖励所控制 --- Day8-No.2-Crystal 思考作业: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自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出自好奇心和兴趣,并且沉浸其中。比如我喜欢画画,然后会自发地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素材临摹,在画画的过程中完全沉浸其中,单纯地喜欢做这件事,源于真正的自我感觉。 控制:氛围两种类别,一种是顺从,比如按照上级的意愿行事;另一种是反抗,比如妈妈希望女儿从事医学,女儿为了反抗妈妈的决定辍学了,这个决定一种非自主行为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以前只知道孩子做对了需要奖励,原来奖励有时候也会起到负面作用。这跟《正面管教》里面的观点倒是不谋而合,跟孩子沟通交流中,不能单纯地以奖励来促使孩子行动,而应该让孩子知道做这件事是孩子的事,不是父母的事,但是如果孩子遇到问题寻求帮助时,父母会一直在。 --- Day8-No.3-秋冬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自主:自己的行为不被约束,自发地行动,是一种由内到外的行为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行动力会很强,因为“我愿意,我乐意”。 控制:受到强制,或者服从于权威,或者产生逆反,进行反抗,但是这些行为都不是本身愿意做的。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奖励取消后行为便不会发生,说明这件事情还没有形成习惯,还没有存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如果失去奖励依然可以行动,说明此时是一种自发的状态,而且是不自知地自发,不需要什么精力去做决策,就会产生行动。 --- Day8-No.5-雨本无声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自主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来自自己的真正选择,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 实现自主,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也就是说凭自己的意志做事,并感到自由。自主行事时,人们完全愿意做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且带着兴趣和决心沉浸在做事的过程中其行为源于他们真正的自我感觉,所以,他们是真实的。 受到控制(controlling)意味着人们在压力之下行事。控制是个简单的答案。它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给予奖赏或者威胁施加惩罚,将使得犯错的人服从。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人们从根本上是被动的,并且只有在环境给他们带来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的机会时,才会做出反应。 --- Day8-No.6-风中咏歌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从自己的角度而言,自主是自己内心自发去做事,事情完成后会有真实的喜怒哀乐情绪体现,处于稳定的状态。控制是指被控制,受外在的因素影响,时而顺从,时而反抗,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我是一位老师,对学生一直有为达到目的而奖励的行为。例如,在指定时间完成安全教育平台,会获得加德育分的奖励,以此刺激学生准时完成任务。颁布奖励以后,的确全班有大部分学生(听话的学生)会完成,而一些学生却不理睬。因此我为了达到目的,就分别私聊提醒他们,最终还提醒他们的家长,才最终完成全班的这个学习任务。看了这两章,我也在思考:怎样才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激励自己去做事情。 --- Day8-No.7-Grace 思考作业: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自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自驱力的产生,就是源于自主权。有自主权会感觉到真实感。 控制: 控制型社会会让人在意外在评价,产生阿德勒所说“纵向关系” 自主型社会会看重自由选择,尊重个人.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有奖励才做说明还没有形成习惯,比如健身,一开始是因为想减肥塑型,给自己制定如果这个月达成什么目标就奖励自己一件衣服等的计划,但奖励停止就没有动力再动起来,说明内在驱动力不够。但经过2年,现在已不需要物质奖励就自动每周3次健生房,是因为这已形成习惯。 --- Day8-No.13-霍霍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自主、真实,与控制、疏离相对。 自主会巩固强化自我,控制与被控制会让人失去自我。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非自然因果的奖励,会破坏自驱力。 猴子小小的时候,我们带他做如厕训练,让习惯了站在拉撒的孩子学习用便盆,只要他能坐在上面拉完,就可以得到蘑菇力。之后几乎吃不到零食的猴子,学会了脱了裤子在便盆上坐一会儿,吃完蘑菇力,站起来拉完。 后来,我们刚刚开始鸡娃的时候,猴子反抗。 爷爷说,”你可以跟你妈妈讲条件啊,做完作业就可以怎么怎么样。“ 可幸我当时就在旁边,直接扼杀掉这种交流、激励方式。 学习所获本身就是奖励,父母要做的是科学鸡娃,让娃感受到学习的好处、美妙,未来他十几岁二十几岁时可以自鸡。而不是通过物质奖励,让孩子被迫学习,迟早,他会反抗、起义,甚至远离。 不断的洗脑、鼓励、肯定他获得知识时的欢喜、挖掘他行动中微小的闪光点,几年不断的推动,他对学习不会很抵触,还有些喜欢,当然远不到热爱的程度,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只剩下如何劳逸结合了。 --- Day8-No.14-Apprentice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自主: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意愿行事,自然的获得满足和快乐 控制:是受外界压力和环境影响的行动,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的,可能的结果是顺从(盲目接受)和反抗(蔑视要求和指示); 受到外界的压力或者是过分的正向激励迫使自己不遵从内心自驱力行事,开始可能被动接受,后来因为反作用力一直积累变成反抗。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奖惩一定程度会削弱兴趣和行动力,多求成长,不求奖励,可能最终结果会更好 理解自己行动的目的,明白且客观接受现在的努力是客观必然要发生的,用未来长期的行动达到的结果来让自己内心得到快乐得到满足。而不靠简单的超额激励驱动自己的行动,时间越长,内心驱动力和迫使的行动力产生巨大的相斥力量,更不用说其中会有兴趣和快乐了,最后只能崩盘。 --- Day8-No.16-清渺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自主:依自己意愿主动行事,体现自我的真实,受内在因素影响。 控制:在压力之下被动行事,体现自我的疏离,受外部因素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非自主的行为就是被控制的行为。被控制的行为引发顺从或者反抗,所以此行为不真实不自主,产生疏离。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奖励本来是行为的一个正反馈,但奖励机制却有些本末倒置,即有奖励才有行为,没有奖励就没有行为。因为奖励带来被动或被控制,放弃自我的真实性,所以奖励短期内有效,一旦终止就没有效果或变得更差。 --- Day8-No.17-Ouwen 思考作业: (1)对于自主和控制,你是怎么看的? 控制: 使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使人们按照控制者的想法产生行为。 产生两个并行的结果:顺从或反抗。 不是从行为人内心发出,很容易磨灭行为动机,持续性弱,产生疏离。 自主: 按照自己内心想法(兴趣,好奇等),进行探索,成为自己行为的创造者。 重要的辨析:行为出自个人自身还是自我 判别方法:是自己选择的,还是不得不做的。 类似于:七习惯中,刺激--选择--反应 影响因素:关系的不平等(社会代理人) 实现自我激励关键方法: 如何创造条件,让自己激励自己。(每个人心中都有主从关系,可以规范自己,可以给力施加压力) (2)对于书中几个关于奖励的实验,你有何收获? 三岁小孩的案例:人都是有探索欲望的,前提是无基本物质困恼和社会代理人的支持。 海豹和索玛实验: 当行为与金钱或物质产生正链接时,内在动机开始消失,并非是增强回路。 当行为和进行的事情建立了紧张/工具性关系时,使人进入疏离状态。 ---
栗子-助教
2022年12月8日 17:27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